湿热灭菌(即蒸汽灭菌)是一种常用的灭菌方法,其工作原理基于高温高压的效应,通过蒸汽的温度和压力来杀灭细菌和其他微生物。
湿热灭菌的关键是蒸汽温度和压力。一般情况下,使用的蒸汽温度在121℃~134℃之间,压力在15~30磅/平方英寸(PSI)之间。这样的高温高压环境可以破坏细菌的细胞结构和功能,导致其无法生存和繁殖。
湿热灭菌设备通常包括一个压力锅和一套对应的蒸汽传导系统。工作时,首先将压力锅内注入一定量的水,并加热至沸腾,产生大量蒸汽。然后,将待灭菌的物品放入压力锅内,密封锅盖,确保内部空气隔绝。此时,维持一定时间的高温高压蒸汽环境,通常需要持续30分钟到1小时,能够有效杀灭各种微生物,包括细菌、真菌、病毒等。
湿热灭菌的工作原理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步骤来解释:
1. 渗透作用:高温高压蒸汽能够渗透到待灭菌物品的每个角落。蒸汽的小分子更容易穿透细菌细胞的微小结构,与其内部的生物大分子(如蛋白质、核酸等)发生作用。
2. 构造破坏:高温会导致细菌的蛋白质变性,使其失去正常功能。蒸汽还能破坏细菌的细胞壁,打破其结构,导致细菌无法保持完整的形态。
3. 蛋白质变性和凝固:蒸汽中的热量能使细菌中的蛋白质发生变性,从而导致蛋白质结构的改变,影响其功能。此外,高温环境还能促使少数特殊的蛋白质发生凝固,进一步破坏细菌的正常生理功能。
4. 氧化作用:湿热环境下的蒸汽中通常含有氧气,高温和氧气的作用能使微生物内部的细胞器官受到氧化损害,从而导致细菌的死亡。
总的来说,湿热灭菌的工作原理是通过高温高压的蒸汽环境,破坏细菌的结构和功能,使其丧失生存和繁殖能力,从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目的。这种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医疗、食品加工等领域,能够有效保证物品的无菌*。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
查看详情